必須坦承說這部小說最初始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作者:Patricia Highsmith,《The Talented Mr. Ripley》的作者。
才華洋溢的雷普利內心是黑暗的地下室,封鎖祕密的同時也自我囚禁。永遠渴望成為他人的雷普利,即使說了無數個謊言(殺了無數個人)仍無法抹滅自身生命曾經存在的痕跡。
呼,總之這真的是我少年時期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
(我也因為這部電影喜歡上麥特戴蒙,最喜歡心靈捕手跟天才雷普利,但我去年看了命運規劃局覺得真是不勝唏噓...)
但沒想到陰鬱的少女走過了平頭搭高跟鞋蛋糕裙的年紀,竟然會長成現在這個社會化的公務員模樣,過著每天享受吃飽飯後大腦多巴胺分泌的快樂的生活,昨天還一個人去大賣場買了2L裝的清酒(掩面)。
言歸正傳,基於我對天才雷普利電影的激賞,立刻拜託我女友從台大圖書館借了這一本《鹽的代價》來好好拜讀。書破的程度讓我懷疑是否有一打人曾把這本書帶進廁所,好吧,熱門是好事。
http://www.orange-review.com/2008/05/price-of-salt.html
這裡有篇非常精彩的書評,以下則就我個人平庸見解一一分享
(有雷慎入)
●時代感
1.在通訊方面的影響:這部小說描寫的故事背景在1950年代的美國,所以很有趣的是你可以看到主角們在故事的後段不停的寫信跟傳電報,相較於主角們總是簡短又迂迴的聊天內容,電報跟信件反而可以看到比較完整的情緒表達。
2.在床戲方面的影響:相較於我前面看的那本《輕舔絲絨》,《鹽的代價》真的是普遍級到不能更普遍了...以下節錄本書最火辣床戲:
「....然後她的身體似乎也消失在越來越大的圓圈中。這些圓圈跳得越來越遠,超出思緒可以跟隨的範圍。上千個回憶、時刻、字眼、第一個心愛的人,卡蘿第二次在店裡和她碰面,上千個關於卡蘿臉孔、聲音的回憶,憤怒和充滿笑聲的時刻在她腦中,就像慧星的尾巴一樣一閃而過。而現在那是一段灰藍色的距離和空間,一個逐漸擴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她可以突然像一枝長箭般往前奔去。那枝箭輕而易舉橫跨了寬廣的、不可思議的深淵,在空間中不斷拉出弧形,而且沒有停止的跡象。」
沒錯!你沒有看錯,這就是最火辣的床戲了!
我昨天看完這段之後忍不住對我女友哀號,這種床戲簡直就像古早戲劇裡主角雙人靦腆相視而笑後,一邊往床鋪移動,鏡頭一邊移到窗外,然後窗簾放下雨打在花瓣上的手法啊~~~~
期待了整本書的床戲最後竟然只有這樣我都要哭惹,只能說那年代真的相當保守,這種程度的床戲竟然被出版社以「描寫女同志愛情過於露骨」拒絕出版,性保守的程度可見一斑。
●社會脈絡中的戀情
相較於輕舔絲絨描寫了各種樣態的女同志社群(演藝界、上流階級及社運圈),鹽的代價則是將女同志愛情交織複雜的異性戀社群網絡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看待女性、妻子及母親角色的網絡當中。
當然前者看起來比較爽,普天之下皆同志,作者少把眼光(敘述篇幅)花在無趣的異性戀社會當中,盡挑些異色題材書寫,看來相當爽快。但鹽的代價則反映了女同志戀情在社會中可能遭遇的部分磨難(僅僅是部分,畢竟主角們並沒有come out,也少在眾人面前有親密互動)。不過令人高興的是,作者並沒有多花篇幅在性向認同的適應與自我辯證上,畢竟對我這種輕熟les,認同議題實在太無聊了...
全書最重要的高潮在於同志戀情曝光對於卡羅爭取監護權官司的影響,以及特瑞斯好不容易在公路旅行中跟卡羅兩情相悅,卻遭卡羅在女兒跟愛情間的掙扎中拋棄的心路歷程。我特別喜歡特瑞斯再度回到紐約,打扮成一個成熟女性,對卡羅說「我不要」的那一段。除了我個人也經常對別人說「我不要」以外,一面倒的迷戀是沒有吸引力的,唯有戀人間的拉鋸才有火花。
●紀大偉的書評
紀大偉說書中主角們不只在愛裡斤斤計較、在日常生活裡也是。我很不解,全書看來唯一比較在乎金錢的只有特瑞斯,但一旦特瑞斯的錢是花在卡羅上,卻也大方得不得了。例如一週薪水可能40元、卻願意花25元買手提包給剛認識的卡羅。
卡羅不用說,更是對特瑞斯大方得不得了,這也是她身為年長且社會地位較高的女友少數能為特瑞斯做的事情,100多元的支票一張一張開,特瑞斯更在兩人的路程上找到機會就幫忙付錢,因為她知道「如果卡羅在絕對輪不到她付錢」。
特瑞斯確實錙銖必較,但那是因為她年僅19歲且工作不穩定,如果這個年紀的女孩花錢不當心點,沒有家人可依靠的她恐怕很快就會流落街頭。紀大偉竟然將此評論為「斤斤計較」,我從此對這個人的書評跟言論恐怕也將「斤斤計較」了。
另外紀大偉還提到故事中卡羅跟特瑞斯喝酒喝個沒完沒了。這倒是真的,但我認為紀大偉未免過於道德崇高了,他怎麼不去寫犯罪懸疑小說然後批評裡面的人殺人如麻呢?真是莫名其妙。美國公路如此荒涼,說真的就算幾杯黃湯下肚,也撞不了甚麼人的,更何況全書我幾乎沒看作者描寫卡羅喝醉過,顯示她就算在駕駛時喝了點酒,量也是非常少的。你會譴責一個吃了麻油雞再上路的駕駛嗎?真的是莫名其妙。
●鹽的代價
我在讀這本小說以前先看了幾篇心得,所以早就知道這本書論及「鹽的代價」的部分並不多。出版社網頁跟一些讀者似乎將「鹽的代價」等同於「愛的代價」,認為此書名想表彰兩人為了愛情所付出的犧牲。
私以為這樣的理解就可惜了,因為鹽的意象比愛更具體。特瑞斯在故事的前半部幾乎每天都很不耐煩,對理查不耐煩、對工作不耐煩、對於友善待她的三樓毛衣部售貨員太太不耐煩,貧乏無味的生活以及前途渺茫的劇場工作,使得特瑞斯的生活彷彿一面粗礪的水泥牆,蒼白而冰冷。直到卡羅出現,特瑞斯的人生才有了唯一的亮點,整個世界都明亮起來。
公路旅行的尾聲,卡蘿的分手信使得特瑞斯墜入無望的深淵。在她重新振作起來之後,昔日友人的來訪,對兩女情事的理解與恰到妙處的挑逗,為生活重新帶來滋味,就像食物灑上一點點鹽。
鹽的代價,是嚐出生活真正滋味的代價。就像西瓜一定要撒鹽,才會嚐起來更加鮮美。特瑞斯在走完這一遭後才真正理解到,有些滋味不論別人嚐來多麼美味,自己嚐來永遠都味同嚼蠟。唯有挖掘自己內心的慾望,生活才會像加了鹽的料理,嚐得出真正的滋味。
●總結
整體來說這本書還蠻好看,除了太過清水無法滿足肉慾的我之外,許多對話都頗有深意。
我一直忘不了卡羅對特瑞斯表白曾與艾比有過一段情時,說「當你是一個妻子與太太的時候...」,對比年輕又毫無羈絆的特瑞斯,以及卡羅之後的分手信,「當你是一個妻子與太太的時候...」這句剖白,如雷一般在我的腦海中巨響。
對我來說,卡羅是一個自私的社會人士,雖然家裡大概頗有點錢,但卻非常幼稚。不懂得掩護保護她親愛的小女友,只懂得在事前懷疑跟刺探,甚至否定(要特瑞斯好好跟理查在一起),在事後遭逢困境就射後不理。用「大人的社會負擔」來包裝自己的幼稚跟輕忽。
但本書前半部說真的有點無聊,作者花了不少篇幅鋪陳特瑞斯對現況的不滿、對生活的疏離,主線戀情也發展得很緩慢。總結來說以歷史地位還算值得一看(聽說是美國同志文學史上第一本Happy Ending的小說)。
推薦給普天下的拉子。
●電影
聽說這部小說今年會拍成電影,以下IMDB頁面
http://www.imdb.com/title/tt2402927/
預定演卡羅的是這一位:Cate Blanchett
我最近看過的作品是多年前的魔戒精靈女王:P
非常正點的熟女,這選角我想應該不會有書迷有意見
另一位女主角是Mia Wasikowska
1989年次的她演起特瑞斯似乎有點太熟:P
畢竟特瑞斯在書中可是19歲的青澀少女啊~~~~
總之很期待電影!!!希望有床戲XD